日语学院2016级研究生的第一课---田边、丹羽两位先生授课侧记
发布日期:2016-09-27 作者: 来源: 大连大学日本语言文化学院
点击:
当风中还带着夏天的暑气,作为2016级日本语言文化学院研究生,我们很荣幸地来到了大连大学,也遇见了两位日本老师---田边老师和丹羽老师。初到学校的第一周就充分感受到了大连大学日本语言文化学院浓厚的学术氛围。而印象最为深刻的是两位高龄老先生田边三干广和丹羽敬忠老师专程从日本远道而来为我们举行的第一周集中讲义课程。
两位老先生连续12年自费来大连大学为日语研究生授课,使我们每一届学生在开学的第一周就有了进一步了解了日本文化与社会的机会。白驹过隙的光阴一闪而逝,两位远从日本而来的老师虽只给我们进行了一个星期的课程,但这次前所未有的经历,不仅使知识火花照射入我们的心灵深处,在精神方面也给我们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首先,是老师们亲切而耐心的教学态度。虽然我们都学了四年日语,但是由于基础不够殷实,口语能力也有所欠缺,所以跟老师们交流的过程中总是存在着一些障碍。每当理解不通时,老师都会耐心地给我们讲解,使我们大家能够在一种很愉快的气氛中学到很多知识。
其次是他们兢兢业业的治学精神。两位老师千里迢迢从日本飞到大连给我们讲授日本传统文化,讲解现代社会,归国之后,仍旧亲切第给我们发来邮件,认真解答我们的疑问。
丹羽老师给我们讲述了日本传统歌舞伎的历史与发展现状。和中国京剧一样,虽然官方的高定位把歌舞伎定义为“国粹”的高度,但在快节奏信息化的时代,对于时间紧张忙着朝九晚五的现代人来说,很少有闲情逸致去欣赏这样悠长的艺术。丹羽老师说:“日本歌舞伎即使已成为世界遗产,歌舞伎演员也已成为人间国宝,但如果背负着时代未来的年轻人不多多的去剧院观赏的话,不论政府出多大力,进行多大的援助,也是不行的。当然,教育工作者对学生们的启蒙也非常重要。因此,我想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在各处进行歌舞伎的演说,哪怕只有一个人也好,能让更多的人去观赏歌舞伎,我会非常开心。”的确,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要想传承与保护,那么启蒙是至关重要的。通过启蒙教育,加强近距离的触摸和体验,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唤起人们对歌舞伎等传统艺术的热爱。有老师的讲解,我们也能更真切的体会歌舞伎的魅力。
田边老师此次是身体抱恙过来的,而正是他的坚持让我们看到了一位学者对于其所专注的知识的坚持。他教导我们要学好日语,不仅要会说,能听,还要读更多的书,写更多的文章。在学好日语的过程中应该多涉猎一些相关书籍,来进一步提升自己对日本文化的认识。从日剧或者动漫中所了解到的东西毕竟是比较浅显的,可能会对我们的听力或者日常对话有一些帮助,但是若想好好研究日语这门语言,还是要好好地下一番功夫,需要我们去更多地读一些日文原版书。
田边老师为我们讲述了所谓日本“下流老人”的社会问题。“下流老人”指的是生活在国家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之下的孤寡、贫穷的老人们。在贫富分化严重、养老压力巨大的情况下,如何使老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乐依、老有所乐,这是日本政府乃至整个日本社会需要长期面对的重大课题。其经验教训值得已经步入老龄化社会的中国加以借鉴。
中国古言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两位老师不仅仅带我们领略了歌舞伎,接触日本老龄化问题,学习了日本历史故事,更是告诉了我们如何去学日语,如何将自己的日语表达变得更加地道,如何去学习和专攻一门知识。同时我们从老师身上学到了一种坚持,一种认真。虽然对日本文化的了解还仅处于一个比较浅显的阶段,但我们还是被老师们严谨的态度和丰富的知识所折服,尤其是他们对自己的研究领域的浓厚的兴趣和热情,更加让人感动。在以后的日子里,或许不会到达他们一样在某一领域有很大建树,但是一定要向他们学习,对自己本国文化要崇尚和喜爱。
回国之前两位老师特意把我们邀请到他们下榻的宾馆招待我们,席间老师跟我们聊了很多关于将来日语学习的建议和嘱咐,同时还邀请我们一定去日本感受一下不一样的异国风情。在老师回国之后又发邮件问候我们,希望我们明年能去日本进一步学习,写好硕士论文,这使我们非常感动。
时间无情流逝,分离总是难免。日本茶道中有一句“一期一会”,说的是短暂的相逢也会成为一生的回忆。每个人的一生中,要感谢的人很多,而这两位老师们就是当之无愧的两位。不论是哪个阶段的老师,不论是教导了多长时间的老师,都在我们生命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启蒙教育作用。正所谓“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对两位高龄老师的无私奉献,只字寸言难表我们对您们的感谢与敬意。2016届日语学院全体研一学生向两位老师真心祝愿:“老师,您幸苦了!祝两位老师们身体安康!”
上一条:我院学生荣获2016年笹川杯全国高校日本知识竞赛团体三等奖
下一条:2017’『日本言語文化と人材育成研究シリーズイベント』(下半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