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大连大学环印度洋岛国研究中心的品牌向度日益显著。在教育部相关机构的指导下成功举办首届小岛屿国家和地区研究学术论坛,首倡发起成立全国性学术共同体“小岛屿区域国别研究联盟”(岛盟),获得国务院区域国别学学科评议组专家高度评价,中国社会科学网等媒体进行专题报道。协办国际气候韧性供水与展览研讨会(斯里兰卡);协办第六届高校区域国别学人才培养与学科建设联盟(高盟)年会;举办首届大连大学区域国别学青年论坛;举办“岛盟论坛”2期。在学校的高度重视下,成立大连大学池田大作研究中心,与岛国中心形成联动,打造连大品牌的区域国别研究方队。
中心国际国内联合攻关迈出坚定步伐。与斯里兰卡供水部开启实际性合作;受邀担任“国际零碳岛屿合作倡议”共同发起单位;受邀担任北京海颐智库联合共建单位;受邀联合发起成立“语言智能与国别区域研究协同创新联席会”并担任常务理事单位;受邀参加中央广播电视总台首届CGTN太平洋伙伴计划交流会,共同发起《携手推动高质量发展中国-太平洋岛国关系合作机制》;日本创价学会一行来访并参加池田大作研究中心座谈会;中心研究员受邀担任第六届高盟年会执行委员、全国大学生区域国别演讲大赛评委。积极发挥“岛盟”秘书处的咨询、协调、组织功能,策划实施了《中国社会科学报》小岛屿区域国别研究专版、中国-印度洋地区蓝色经济合作论坛分论坛议题设置咨询、《中国应急管理报》印度洋海啸20年专题、《大连大学学报》小岛屿研究专题笔谈等,相关成果陆续发表或落实。
中心科研成果丰富,产生较大社会反响。成功立项一批高层次科研项目,出版发表高水平成果10余篇(部),《中国区域国别学年鉴》第二辑收录中心研究成果多篇,《大连大学学报》区域国别学专栏和《环印度洋岛国动态》引起学界关注。获批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青年基金项目、教育部高校国别和区域研究课题、辽宁省高校基本科研项目科技创新团队、大连大学学科交叉研究重点项目、校级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项目等。新华社国家级内参、教育部语合中心、教育部语言文字信息管理司、辽宁省政协等采纳资政报告多篇,在CSSCI期刊、中国社会科学报、中国社会科学网、环球时报、世界语言生活状况报告(2024)皮书、中国应急管理报等发表论文或评论文章16篇,环球网、中国经济网、中工网、国家语委科研机构网站等全文转载多篇。出版区域国别研究专著2部。联办《大连大学学报》区域国别学研究专栏3期,组织编译《环印度洋岛国动态》8期。中心研究员获得高校区域国别学人才培养与学科建设联盟(高盟)第六届年会“青年学者优秀论文奖”一等奖。
中心研究员多次应邀在国际性、全国性论坛作学术报告。中心研究员应邀参加全国区域国别研究院院长论坛、中国-岛屿国家海洋合作论坛(2024国际海岛论坛)、第六届高校区域国别学人才培养与学科建设联盟(高盟)年会、首届小岛屿国家和地区研究学术论坛、(日本)创价大学创价教育研究所“周恩来·池田大作会见50周年纪念研讨会”、社科院世界史所太平洋与太平洋国家史论坛、“语言智能赋能区域研究与国际传播”专家论坛等并作学术报告10人次。赴国内外5所高校调研考察区域国别学交叉学科建设,组建环印度洋岛国发展追踪研究团队,与科摩罗、塞舌尔两所海外孔院联合开展调研。
中心打造跨学科人才队伍。形成校内外优势资源互补,密切服务我国的印度洋战略和相关政策决策咨询。大力引培区域国别研究相关学科青年博士和优秀人才2人,构建学、研、咨、应一体化特色研究团队,团队核心成员数达到10人以上。培养区域国别研究方向硕士研究生6名,增设《区域国别学理论与方法》《区域国别学前沿研究专题》等硕士研究生专业课,大力推动区域国别学新型人才培养。指导本科生区域国别相关毕业论文约20篇,指导学生申报大创项目和参与学科竞赛多项,探索区域国别学科专业一体化人才培养新模式,积极培育区域国别学课程体系。
中心推进区域国别研究成果转化。发挥咨政建言作用,服务辽宁省、大连市高水平对外开放,促进对印度洋岛国国际交流与合作。依托“岛盟”、大连大学环印度洋岛国研究中心和大连大学池田大作研究中心,服务“两个大局”,面向周边国家、冷门小国开展区域国别学研究与人才培养,促进我校国际交流合作,推动构建全国范围的学术共同体,下一步力争在代表性智库成果和本硕贯通人才培养上取得突破性进展,服务构建我国与亚非地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
撰稿人:梁国杰 核校人:刘江 审核人:王晓军